本网站开启ipv6 | 开启辅助工具

2017年商洛市非公经济平稳运行

公开目录:    发布时间:2018-03-25 20:41:08    发布机构:    浏览量:11870

 

  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,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不断优化非公企业经营发展环境,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商洛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。

  一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态势

  201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1.66亿元,占生产总值的55.2%,比省考任务(54.4%)提高了0.8个百分点,较去年同期(54.2%)提高了1个百分点,稳居全省第三。分产业看,一产非公经济增加值37.36亿元,占一产的38.1%;二产非公经济增加值298.34亿元,占二产的67.5%;三产非公经济增加值105.95亿元,占三产的40.7%。

  (一)非公经济有效增强。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,出台了《关于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大力实施“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”,新培育省级“行业之星、成长之星、创业之星”企业42户,累计155户,新增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9户,累计37户,新增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7户,累计20户。试点开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专项活动,积极推动中小企业“助保贷”县区全覆盖。着力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和小微企业发展,到2017年底,全市新增私营企业2667户,新增个体工商户9665户,分别完成年任务的533%和193%。

  (二)民间投资平稳增长。2016年我市民间投资出现断崖式下跌,一度下降幅度达到30%以上,随着陕西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14条、加快民营经济22条、工业稳增长21条,市委、市政府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,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,加快实施移民搬迁、保障房建设两大民生重点工程等等,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,2017年我市民间投资出现爆发性反弹,上半年增速触底趋稳,下半年处于连续上扬态势,所占比重也逐步提升。截至12月底我市完成民间投资346.5亿元,同比增长43.8%,比去年同期提高60.8个百分点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.4%,比去年同期提高4.8个百分点。

  (三)园区发展稳步提升。狠抓基础设施完善、企业入园、双创基地建设、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,园区聚集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。商洛高新区在商丹园区揭牌,山阳县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进入后期评审阶段,积极组织园区申报力争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、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。新入围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,累计达到8个,培育孵化小微企业92户。推进山阳必康现代医药产业园、商南硅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开发建设,完成投资17.86亿元。加快洛南紫玛瑙、丹凤石墨、镇安钨钼等高附加值产业园区前期工作。以园区为载体搭建“一中心,五平台”服务体系,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、研发对接、市场开拓、人才培训和投融资等服务。2017年,新增入园企业57户,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2.75万平方米,政府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投资7.5亿元,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

  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  一是企业运行效益不高。今年工业品价格整体同比出现上涨,但我市工业品多数属上游产品,价格仍在低位徘徊,加之原料、人工、运输等综合成本上涨,企业盈利水平较低。二是工业项目招商困难。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进受诸多因素制约,资源开发项目受到限制,高新技术项目配套不足,引进困难,县区推介的项目大多停留在意向协议阶段。三是重点项目储备不足。从2017年全省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,全省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共有228个,我市只有16个,占比仅为7%,重大工业项目少,带动能力弱,影响工业后续增长。四是园区建设投入偏少。我市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主要依靠项目捆绑、财政投入方式,“七通一平”面积小,缺乏集中供电、供热、供气,以及污水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,园区融资、建设两大公司不健全、实力弱,投资基金、工业地产等融资开发模式运用少。

  三、几点建议

  (一)以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为统领,加快培育重点支柱产业。一是对照《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》,围绕新材料、绿色食品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、清洁能源、智能制造装备、高端工艺品等七个重点产业领域,指导8个重点产业推进组,研究提出15个重点产业链条及发展路径。二是立足产业基础,依托资源优势,依靠科技成果,策划、论证、谋划100个重点产业项目,力争重点产业增速高于15%。三是继续实施50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和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,重点抓好秦煌10万辆电动车、海恩第二代动力电池材料、丰联无菌生产线技改项目、大圣王智能装备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、五洲高纯五氧化二钒及电解液、柞水澳凯美兰光电等重点工业项目,确保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稳定增长。

  (二)以开展“百人包百企”活动为抓手,加大企业扶持力度。一是通过大走访、大调研的方式持续深化“百人包百企”活动,充分发挥包抓领导和帮扶部门的工作协调力度,采取现场办公、会议交办等形式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。二是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和引进,推进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的配套协作,兑现新纳规企业奖励政策,加大行业之星企业、成长之星企业、创业之星企业等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力度;三是加强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,落实好各项“清费减税”政策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。

  (三)以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为核心,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。一是对照即将出台的《陕西省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》,制定我市具体行动计划,加大园区政策支持力度;二是设立健全工业园区投融资公司、开发建设公司,积极采用基金、PPP、工业地产等建园模式,加大园区水、电、路、气、讯、暖、消防、绿化、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;三是结合产业特点,大力兴建多层式、通用式、订制式、单元式等各种形式的标准化厂房,为创业创新型、产业配套型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创业创新空间场所;四是加大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园区管理和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。

 

 

手机端